“那边陛下散朝了吗?”
黄栌方才带着几个宫人往宫闱局那边去领春和宫上下宫人的秋季衣裳,阿璀估摸着她从那边过来,便顺口问了这么一句。
“该是已经散朝了。方才回来的时候,路过膳房,恰碰到宣政殿传膳,百十宫人抬着几十个大食盒子往宣政殿去了。”黄栌道。
几十个大食盒?
这么说来岂不是得有上百道菜品了?
阿辞觉得奇怪,他家阿兄一向简朴,并不尚奢靡,日常饮食顶多也就是五六样菜品。
今日怎会突然传这么多餐食去宣政殿?
阿璀猜测:“陛下今日与群臣共食?”
黄栌点头:“奴本也觉得奇怪,便略打听一番才知道,今日厨下忙碌,似乎是陛下一早的旨意送到膳房,命膳房制五品以上官员膳食百余盘,于午时送至宣政殿廊庑下。这会儿方过午时,想来是今日议政还未解说,陛下体恤百官,故而赐下午食。”
入朝议政的官员往往清晨便会入宫,常常一直延续到中午,有时所议之事繁多,更是会拖延至午后。
官员们便大多被饿的头晕眼花,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去料理政务?
阿兄今日这旨意,想来也是体恤之意。
当然也可能是,早料到今日议事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赐下午食,也省得会儿一个两个的都被饿晕了。
果然午食之后,宣政殿议政继续,一直持续到近申时才结束。
至晚时分,终于在隔了几日之后,阿璀难得地得了她阿兄的空闲,与她阿兄一起吃了晚膳。
当然留下一起用晚食的还有崔寄。
便是在吃饭时,他二人还在讨论不停。
阿璀未曾打扰,自己在一旁安静吃饭,但却一直在默默观察他二人的对谈。
他二人的谈及的内容很杂,因不知前后因果,好些地方阿璀都不曾能看得懂。
好在在随后他们的对谈中,阿璀还是分辨出一些消息来的。
今日朝中,晏琛命中书门下直接传了升杜明芳为吏部尚书的诏令,且除此之外另有大小官员近十人位置皆有调动。
而其中,薛公望却被下放到河南府虢州为司马。
阿璀脑中想了想虢州的位置,好像离蒲州很近,西边便是华州、商州、奉元等州府。
她这边想着,晏琛崔寄二人果然也提到了这几处,而崔寄言词间似乎也在奉元上顿了顿。
奉元……
阿璀的思绪突然落在这个州府的名字上头。
此城历史悠久,曾在周文王武王时皆为都城,后经过数朝,名字皆有改变,至前元时期被改名为奉元。
阿璀之所以突然想到奉元,是因为早两年天下初定,大渊即将立国的时候,某次与祖父谈及大渊立国定都之事。
当时祖父在自己绘制的天下舆图上头圈出了四个城池,分别是幽州、雒阳、金陵和奉元。
那时祖父曾说,这四座城池是基于当时初定的天下局势下,最合适选择为都城的四座城池。
但是后来祖父又言金陵偏居,虽有天堑长江,但无法辐射西边北边疆土,短时间内或许可安,但若长久以来,至多两三代之后,西侧北侧定会生乱。
所以当时祖父第一个划去的便是金陵。
然后又划去了幽州,最后在雒阳和奉元两处犹豫之下,留下了奉元。
祖父划去燕州,阿璀是理解的。
幽州偏远,北边突厥虎视眈眈,至今不安,若定都幽州,虽有据奇险守国门,但终难永安。
但为何雒阳和奉元之间,祖父选了奉元,当时似乎被什么事情岔开去,祖父也未曾与自己说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璀更加留意他们二人说话了,看着看着,竟突然察觉到,他们的话题转到迁都一事上了。
“先前我虽属意幽州,但这一年来,我再三思忖推演,连舆图都画了两三张,最后慢慢觉得,似乎你的想法是对的,幽州并不合适。”晏琛道。
“原本去岁是想去幽州看看的,不过因着江南道那件事情,最后也不曾能去一趟,要么寻个时机,我亲自再跑一趟。”崔寄搁下筷子,手指在小酒盏上略叩了叩,似在思考,“幽州、奉元、雒阳……咱们先前议定的那几处,总得一一都过去跑一遍,才能再言取舍。”
“话虽如此,但朝中事多,你离不得京都,所以此事总不能压在你身上。”晏琛端起酒杯,微微抿了一口,“此事再议吧,本就不是说定就能定下的事情,至于是否要派人前往勘察,等回头六部共议再定。当前着重之事,还不在此处。”
“阿兄是想要迁都?”阿璀已经吃饱了,当下端着茶盏在手上,瞧着他二人,忍不住开口问道。
“阿璀瞧见了?”晏琛转头笑问,“阿璀可有什么想法?”
阿璀搁下茶盏,托颚摇头:“我没有什么想法,但我也觉得幽州不太好……”
她也没说出个什么理由,不过片刻却又补充道:“但是祖父属意奉元。”
晏琛崔寄二人诧异:“怀阙先生曾亲口与你说过?”
阿璀点头:“当初,大渊还未立国定都的时候,闲曾与祖父讨论于此,祖父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奉元都城的,但最后阿兄直接沿用旧都,在金陵登基,祖父也没说什么。”
“那时立国是因形势之故,确实不曾能有更多的时间选定都城之后再立国,金陵是那时最妥当的选择。”晏琛话中有惋惜之意,“若是能早得怀阙先生出山,想必能更早便为我们谋立国之事,也不至于后来的那般匆忙。”
喜欢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请大家收藏:dududu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