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某一天,因为某一个意外,直接导致粮食运输不及时。”
“京师岂不是缺粮?”
“真要是闹起了粮荒,对于京师的安危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故此,臣以为,应当削减京师的人口。”
“把京师的人口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出现粮荒的问题。”
这就是不同意扩建。
后续,还要不允许百姓们搬迁进入长安城。
这做法就有一些欠妥了。
不能长安城原本的居民是子民,其他人就不是皇帝的子民了。
他们想要举家进入京师长安城,还不让他们进来。
就像是大禹治水一样。
堵不如疏。
把进入长安城的大门给堵上了,到时候,不仅仅会引起民愤,也会对京师的安宁,对于大唐的发展,都会有一些影响。
高季辅就站出来,躬身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削减京师的人口,把原本就在京师生活的百姓赶出京师,还不允许百姓们进驻京师。”
“这么做,很有可能会引起民愤。”
“天下黎民百姓,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苦贱奴,也都应该是大唐的子民,是陛下的子民。”
“陛下心怀天下、仁义爱民,此乃世人皆知。”
“如今却为了京师内城百姓们,却把其他的百姓赶出京师,便是区别对待。”
“如此做,唯恐有人会有说辞。”
“再者,京师人口是比较多,已经远超历朝历代,此乃大唐盛世之光景。”
“人员越多,也就越是有利于京师,有利于大唐国祚。”
“至于粮食的供应问题,还有吃穿用度等等,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直接堵住京师的大门,不允许外面的百姓们进入。”
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勤学好武,事母至孝,隋末跟随李密起义。武德元年,归顺唐朝,授陟州户曹参军。
李世民即位,拜监察御史,弹劾大臣;迁中书舍人,指陈时政;检校吏部侍郎,铨选人才,颇得他赞许。
历史上,晋王李治立为皇太子,选为东宫属官,辅佐监国理政。
后来,李治即位,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封蓚县公,迁侍中、太子少保。
此人确实有大才。
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为官之道,都是颇得李世民的喜欢。
李世民就喜欢重用这样的人。
有了高季辅站出来反驳一二,也有一些大臣,随即站了出来。
表示在扩建长安城这件事情上。
可以讲一个利弊出来。
扩建的好处有哪些,扩建的坏处又有哪些。
这样一来。
大家也都能明了,也就有了计较。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每一位大臣,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朕近日思忖,长安作为我大唐之都,其规模虽已宏伟,然随着国势日盛,人口激增,商业繁茂,现有城池已渐显拥挤。”
“扩建与否,也要有一个定论,也好在今年解决这个问题。”
话音刚落,殿中监宇文士及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扩建长安,实乃顺应时势之举。
“一来可缓解人口压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