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小说>震惊古人都在刷短视频 > 第147章 香料终全世界种满香菜和折耳根(第3页)

第147章 香料终全世界种满香菜和折耳根(第3页)

来自杜牧的《赠别》,杜牧在扬州一眼相中一女子,临别赠诗两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现代作家冯唐化用了这句诗,便有了那句“春风十里不如。”

诗里的豆蔻指的是其开放的花,白色的花带点红晕的粉色,确实很有少女感。

华夏原生的豆蔻是草豆蔻,而我们熟悉的豆蔻是白豆蔻,在唐末传入中原的。

豆蔻大部分都是姜科植物,而不属于姜科的豆蔻就是肉蔻,也叫肉豆蔻。

不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后来的大航海,作为西方人最需要的香料之一,有肉蔻的地方就充满了掠夺与鲜血。

香料对于西方人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首先是可以用来腌制肉类,能增香提味,关键还能防腐,这点还用在了尸体上。

其次做菜需要,酿酒也需要,还可以用来治病的药物。

刚才提到的很多香料,到现在也是中医里面比较重要的药材,毕竟药食同源。

香料还可以制作香水、香薰,工业革命前的欧洲人既不爱洗澡又爱满大街泼粪,不用点东西熏着,实在受不了。】

“蛮夷的朝廷不管吗?”

古代百姓搞不明白,居然可以满大街泼粪,按律不仅要鞭打,还要罚款。

倒是对于不爱洗澡,挺能理解的。

夏秋还好,河边随便搓巴搓巴也就挺过去了。

冬日……能被活活冻死。

至于为何不洗热水澡?

这就是何不食肉糜了,柴火多贵啊,不拿去卖,不留着做饭用,居然烧热水洗澡?

这是地主、皇帝的待遇,普通百姓可舍不得。

【得益于新疆烤羊肉串的风靡,让我们对孜然这一香料已经非常熟悉。

孜然最早在西亚和北非被种植,埃及人用它来给木乃伊防腐。

印度人一身咖喱,细闻之下孜然味能占到一半。

孜然是音译,古代管它叫安息茴香。

孜然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没啥存在感,但却是目前除胡椒之外的世界第二大香料。】

【有一种香料也是蔬菜:芫荽。

现在普遍叫香菜,但芫荽才是其正式的名称。

芫荽是一个有多少人爱,就有多少人怕的奇怪存在。

芫荽也算外来作物,在5000年前的叙利亚地区,当地人就用芫荽和孜然的种子来给啤酒调味,我们今天喝的福佳白其成分中就有芫荽籽。

芫荽在汉代传入华夏,称之为胡荽,有名的美男子潘安就很喜欢香菜,据传汉武帝也很喜欢。

后来五胡乱华,羯人石勒称帝,因为避讳“胡”字,于是改为了蒝荽、香荽。

据传黄瓜也是此时由胡瓜改名为黄瓜的。】

【薄荷:大家从小应该对薄荷的味道非常熟悉,薄荷口香糖、薄荷药膏等等。

但是如果不是亲自种过,很难想象这种植物为什么会散发出这么神奇且清凉的味道。

薄荷原产于欧亚大陆,大约在汉代传入华夏。

最初主要是药用,可治疗风寒。

到了经济发达的宋代,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饮料,称之为饮子,类似于今天的各种果茶、凉茶,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薄荷汤。

宋朝人还会摘薄荷芽放到茶水中去煮。

宋代宰相李纲被贬海南时还回忆杭州的薄荷茶:“我亦乘桴向海涯,无人复献雨中花。却愁春梦归吴越,茗饮浓斟薄荷芽。”

宋代人不仅喜欢薄荷,还总是把猫和薄荷联系在一起。

陆游曾写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但诗名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两首》,另一首里面便有猫。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