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第732章 潜龙开渎醒赤胆压天寒(第1页)

第732章 潜龙开渎醒赤胆压天寒(第1页)

第732章潜龙开渎醒,赤胆压天寒

「在这一战中,我发现,火炮密度过大,已经影响到了步兵的行动,诚然,我们打完仗后,火药不少反增来到了三十三万斤,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这种作战方式,过于浪费了,虽然陛下不缺钱,用尽了全力供应我们前线所需,并且不让我们过分担忧后勤。」

「但如此作战,对后勤造成的压力极大,所以,适当的减少火炮的密度,降低对后勤的压力,才是正确的选择。」戚继光开始总结平壤之战的得失。

哪怕有皇帝强而有力的支援,大明军成为了实质上的『少爷兵』,打完了大仗,火药存量反而增加,但大明京营习惯了这样的奢侈,会对后勤过于依赖,万一陷入了苦战,会影响战斗力。

削减火炮密度,主要是考虑到后勤压力和有效杀伤。

火药对于大明而言,也是一种很金贵的东西,因为这玩意儿可以用于生产,尤其是胜州露天煤矿的开采,还有一些修桥补路,都需要用到,浪费是可耻的,节俭是一种美德。

「此一战,我注意到,倭寇的进攻是畏畏缩缩的,很多部分,都无法承担较大伤亡,和他们叫嚣的武士道,是截然相反的,果然如同陛下所言,越缺少什麽就会越强调什麽。」戚继光看向了所有人,详细的说明了他看到的局面。

在最后一次总攻中,倭寇分成了五个方面的冲锋,倾巢而出,但各部分溃败是不同的,朝鲜的花郎协在进入战场没有一刻钟,集体后转,扔下了倭寇们直接跑路了。

花郎协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倭寇五个方向的总攻,往往在伤亡损失低于一成的情况下已经溃散。

在大明和俺答汗超过了二十五年战争中,大明军兵表现是好于倭寇的,伤亡比例在两成以上会溃散,这是因为战场上,大明缺少马军,一旦溃败,就会被北虏衔尾追杀,在这种情况下,溃败就等于死,所以能够承受更多的伤亡。

大明和俺答汗的二十五年战争中,大明是胜多负少,俺答汗并没有在大明手里讨到太多的便宜,之所以打成了烂仗,和养寇自重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少马军,无法扩大战果。

仅仅部队承受阵亡比例这一件事上,大明军的表现优于倭寇,倭寇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并没有传闻中那麽的普遍,更加简单的说,大明军比倭寇更加悍不畏死。

戚继光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当敌人大量列装火器的情况下,盲目的丶死板的多波次冲锋,就成了添油战术,必败无疑。」

「其次,设身处地的想,小西行长在决战中的指挥,多波次的冲锋,并没有什麽错误的地方,而且他改变战术的速度很快,在见到了火器的威力后,立刻将剩下的军兵,全部压上,明确的说,他已经尽力了,但是面对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战场,输就成了他唯一的结局。」

小西行长的多波次进攻,就像是故意给大明军喂军功一样的可笑,大明火力优势的情况下,这不是成了添油吗?小西行长调整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表现已经很优秀了,但面对拥有代差优势的大明军,表现的多少有点无力了。

「我得到了一个教训。」马林举手说道:「我发现,没有展开的部队,再强也是弱的,这一点在火器时代,表现更加明显。」

「在大同江上游渡河的时候,我部先锋营在渡河的时候,遭到了倭寇铁炮的攻击,不得不退回,但对方的黑田长政贸然进攻,给了我机会。」

「而训练,有利于阵型的快速展开和变化,更快的取得主动权。」

先锋营的作战并不顺利,因为阵型无法展开,在渡河的时候,遇到了阻力,但很快黑田长政为他的贸然进攻付出了代价,当先锋营顺利渡河,并且展开阵型的时候,黑田长政率领的倭寇,没有了抵抗能力,最终溃败。

「重装骑营没有价值。」李如松面色凝重的开口说道:「日后即便是组建骑营,也应该向着半甲轻骑的方向转化,配合火枪兵行动。」

在火器时代,重装骑营不再是战场的主角,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但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大明花费了昂贵的代价培养了骑士丶战马丶甲胄,辛苦的训练,结果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没有想像的那麽重要。

戚继光斟酌了一番后,说道:「其实我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你看,大明周围并没有大量列装火器的军队,重装骑兵仍然是战场一锤定音丶彻底瓦解对方抵抗意志丶结束战争的最佳手段。」

「重装骑营一个冲锋,在战场上抹出了一片空白,倭寇就直接整体崩溃了,在大明周围,倭寇已经算是很能打的军队了,但依旧承受不住这样的冲击。」

「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容易,但想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甚至将胜势转化为结束战争,却非常的难,而战场多变,很有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就改变战局,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重装骑营在结束战争这件事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看着如同城墙一样的铁山扑面而来,没有人能扛得住内心的恐惧。」

高粱河之战,人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驴车战神在负伤的情况下,一个昼夜跑了170里的笑话上,但其实北宋军队,一直处于绝对优势之中,但就因为缺少骑兵,缺少扩大战果的能力,缺少一锤定音的重骑,最后被辽军找到了机会,偷袭了赵二。

北宋军队那时候战力极为强悍,在失去了主帅的情况下,北宋军队依旧保持完整的编制丶阵型离开了战场,没有进一步的溃败。

但赵二因此失去了做皇帝的威望,甚至变得疑神疑鬼,重文轻武蔚然成风,最终赵二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这也造成了中原王朝第一次实质性的灭亡。

胡虏踏破山河,直到百年后,幽而复明。

戚继光认为骑营不仅重要,而且是目前结束战争的不二利器,有不可替代性。

「戚帅所言有理。」李如松愣了片刻,随即赞同了戚继光的看法。

重装骑营应该维持一定的规模,作为结束的战争的手段,这一战中,他是骑营的统帅,只是觉得皇帝的付出和收获不对等,一个重骑的花费等于五个锐卒了,他的看法是站在骑营的角度去看,简而言之,气势够了,可杀的不够多。

但戚继光不这麽看,重装骑营的效果他看在眼里。

战后有总结,是戚继光领兵以来的传统,打完仗,所有的参将丶把总们坐到一起,聊一聊此战的得失,这种总结经验的氛围是想说什麽说什麽,而不是戚继光的一言堂。总结经验后,下一次才能打得更好,从在浙江领兵开始,他就这麽做了,军队有句话,三个裨将顶一个诸葛亮。

战后总结的气氛是非常轻松的,充分讨论之后,形成经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